9月1日至2日在鄭州舉行的2021中國(鄭州)國際期貨論壇,聚焦后疫情時代期貨市場發展,認為中國期貨市場的不斷開放將為全球投資者提供更多機遇。
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此次論壇在線上舉辦。國際期貨業協會亞太區總裁比爾·赫德表示,目前疫情影響著生活的各方面,近兩年,市場在很多方面都經歷了極端情況,一些顯著的結構性問題暴露出來,但同時一些機會也集中呈現。他認為,第一個在未來存在很大機會的領域是ESG領域,第二個機會與挑戰并存的領域是碳市場。
近年來,中國期貨市場逐漸開放,此前亮相的期貨法草案是一個新亮點。“未來期貨法在中國正式通過后,無論中國公司還是國際公司,都將看到巨大的機會。”比爾·赫德稱,“我唯一的建議就是隨時了解情況并做好準備。從中國市場交易量中看到大量來自海外交易的情況一定會出現。”
不僅比爾·赫德,多位與會嘉賓也對中國期貨市場抱有很大期待。
芝商所公司發展部資深總監李卓蒙表示,中國衍生品市場的多元化發展,國際影響力的逐步提升,使得中國期貨行業的發展邁入了嶄新階段。這不僅為國內外市場的互聯互通夯實了基礎,也為全球市場參與者提供了一個優化投資組合,豐富資產配置,有效進行風險管理的新機遇。
波羅的海交易所首席執行官馬克·杰克遜表示,中國期貨市場的對外開放,將為航運和金融市場的參與者帶來巨大機遇。
自2018年中國首個國際化期貨品種上線交易以來,中國期貨產品國際化的步伐一直未停止。
馬來西亞衍生品交易所首席執行官何福元表示,隨著中國期貨市場越來越開放,政策的逐步放開,國際化的產品也會越來越多,也會有更多的海外生產商、貿易商能夠看到中國國際化的期貨產品,并通過雙邊市場甚至多邊市場的交易中找到適合他們的交易,對沖或盈利策略。
印度多種商品交易所助理副主席德波喬蒂·迪認為,目前印度和中國都應該考慮把握的機會和潛力領域,首先就是產品。
德意志交易所集團中國事務部負責人伊凱婷表示,非常支持和鼓勵來自歐洲尤其是德國的國際投資者參與中國市場。同時,他們也在考慮中國投資者需要的產品。
作為主辦方之一的鄭商所,其相關負責人2日在論壇上表示,中國原糖進口量大但話語權不強,為響應企業訴求,鄭商所今年啟動了上市國際原糖期貨的前期研究,將探索推進上市國際原糖期貨。(李貴剛) |